北京市对入京人员有什么规定?
1、职务要求通常较高,需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且在实际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贡献。年龄与健康状况:虽然具体年龄限制可能因政策调整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调干进京的干部需在适宜的工作年龄范围内。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北京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节奏。
2、两会期间军属入京没有专门特殊政策,但符合随军条件的军属可按相关政策流程办理随军进京落户。具体如下:随军类型及适用对象北京市将军人家属随军分为无业身份随军和有工作身份随军。
3、抵京前或抵京后12小时内建议报备,并根据个人情况在抵京后24小时至72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返京后7日内建议不聚餐、不聚会,并在返岗前48小时内加做一次核酸检测。私家车去北京所需手续 证件准备:车辆行驶证原件和复印件。车主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车辆保险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要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公园景区、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场所以及校园、培训机构的防疫工作。严格审批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等活动,压减各类迎春活动,落实防疫和应急处置措施。
北京缩短入境隔离时间:“10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北京市已将入境隔离时间调整为“10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或在特定情况下实行14天集中隔离。具体调整内容如下:新的隔离模式:北京口岸的入境者将享受“10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新模式。在集中隔离期间,入境者需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
北京:此前,北京的入境隔离政策为“14+7+7”,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和7天健康监测。现在,北京已经放宽政策,开始实行“10+7”,即10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四川、浙江宁波:这两个地区也将隔离时间调整为“10+7”,与北京保持一致。
隔离时间缩短为“10+7”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宣布,根据Omicron变异株潜伏期短、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调整了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将原本的隔离期限缩短为“10+7”,即10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一调整无疑为留学生回国提供了更多便利,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隔离时间缩短新政策:北京将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从之前的较长时间缩短为“10+7”,即10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健康监测。意义:这一调整使得留学生回国后的隔离时间大幅减少,减轻了留学生的负担,也方便了他们的回国安排。
北京于5月4日发布了新的入境隔离政策,主要内容如下:入境口岸为北京的:调整为实施“10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10天集中隔离期满后,若目的地为北京,需闭环转运至社区,实施7天居家隔离;在京无固定居所、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继续实施4天集中隔离。

最新的进京规定
1、外籍车辆进京规定(2025年最新)如下:进京通行证办理六环内通行证: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州区全域道路(不含高速主路)需办理,载客汽车每年每车最多12次,每次有效期7天,通过“北京交警”APP线上申请,需提交行驶证、驾驶证等信息。六环外通行证:仅在六环外区域行驶时办理,无次数限制,有效期7天。
2、进京证并未停办。根据2025年7月最新规定,进京证分“六环内”和“六环外”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均需申请,目前并没有停办政策。所谓“2025年停办进京证”是不实信息,最新权威政策明确要求需按规定办理。在有效期方面,进京证每次有效期为7天,可延期1次,延期时长为5天,最长有效期可达12天。
3、北京市六环路(含)以内区域已全面禁止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通行。国三汽油车在六环内行驶需遵守工作日尾号限行规定,但尚未全面禁行。2025年预测:按照北京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4年起将逐步淘汰国三汽油车。预计到2025年,六环内可能全面禁止所有国三标准车辆(含汽油车)通行,新能源车除外。
4、核心结论:厢式货车进京需满足国3及以上排放标准、办理对应类型的进京证,且六环内每年限办12次;外埠车辆全天禁入二环内,鲜活农产品运输车凌晨0-6点可免办进京证。 办理进京证要求 排放标准:货车需满足国3标准并通过环保认证,外埠黄标车禁入,低于国六标准的外省市车不可进京。
5、进京证使用范围最新规定如下:六环内进京证:适用范围: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州区全域及延庆城区部分道路。禁区:二环内全天禁行,五环内工作日早晚高峰(7:00-9:00、17:00-20:00)限行。六环外进京证:适用范围:仅限六环路以外区域。办理次数:不限办理次数。
6、年9月进京证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进京证类型与适用范围:进京证分为六环内进京证和六环外进京证。六环内进京证适用于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州区全域及延庆城区部分道路。六环外进京证则仅限六环路以外区域。
响应级别调至三级后,北京这些防控措施将调整
1、文化娱乐活动逐步恢复:经评估后逐步限流开放会展、体育赛事、演出活动及电影院。这些活动的恢复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需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确保观众和参与者的安全。
2、北京在疫情防控中通过自身体系升维和精准制导实施了“降维打击”,成功将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整至三级,并实现了高风险患者清零和连续13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3、二级响应:是针对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是仅次于更高级别的应对措施。三级响应:其级别低于二级响应,表示疫情风险有所降低,但仍需保持一定的防控措施。风险降低:北京从二级响应降至三级响应,说明相关的传染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形势趋于平稳。
4、北京二级降三级响应是指将原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下调至三级响应,意味着相关的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在降低,可以适当调整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以下是关于这一调整的详细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通常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防控需求等因素进行划分。
北京境外进京人员管理通告
另据了解,3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例。截至18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4例。
目前,北京针对进京人员进行管控,主要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需要:首先向所到的社区提出申请,经过批准方可进京;进京后要居家隔离14天,一些患有疾病的人群,可以申请独立居家观察;入境人员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要向社区汇报自己的行程,如果隐瞒相关情况,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集中观察。集中观察点将配置专业医护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健康监测。有特殊情况的,经严格评估,可进行居家观察。隔离观察期间,费用自理。对于虚报信息,隐瞒病情,造成疫情传播的人员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纳入信用体系。
一是加强移动污染源监管, 将需办理进京通行证的车辆行驶范围由六环(不含)以内、通州区全域扩大至全市域,禁止不符合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外省区市机车通行本市行政区域道路。
隔离政策什么时候接触以社区要求为准;境外入京人员进京实行“14+7”隔离政策。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不需要隔离,入住酒店/民宿:需持“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全国低风险所有地区进(返)京人员持健康码“绿码”。法律依据:《北京市人民 *** 关于进一步严格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通告》加强区域群防群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