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要涨?多地允许电价上浮,专家:必须深化改革,否则拉闸限电不是最后...
专家认为,电价随着电煤等成本上涨进行合理上浮,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电煤等成本下跌时,电价是否会进行下调。因此,除了设置电价上涨机制之外,也需要制定合理的电价下调制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这一改革举措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
月30日,广东省发改委也宣布,自10月1日开始拉大峰谷电价差,尖峰电价在峰谷分时电价的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5%。但是,居民用电和工业、商业用电不能一概而论,居民用电更涉及民生,直接反映生活成本,相对比较敏感,它的价格不会有明显的上涨的。
上海,湖南等多地允许电价浮动上涨,这里所允许的电价是煤炭发电所产生的电,也就是所谓的煤电。这个东西最近这些日子的成本确实是在不断上升,允许上涨的幅度普遍是限定在10%以内。

经营贷置换房贷?多地监管提示“转贷”风险
1、经营贷置换房贷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违规骗贷、高额收费、影响征信、资金链断裂及法律责任等,消费者应警惕此类“转贷”陷阱。具体分析如下:经营贷置换房贷的操作方式核心流程:通过“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申请经营贷。具体步骤:购房者需先借入“过桥资金”还清现有房贷。
2、用经营贷置换房贷是陷阱 用经营贷置换房贷这一操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能节省大量利息,但实际上却潜藏着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对贷款者而言,这更像是一个陷阱而非馅饼。存在隐性收费 中介在推销经营贷置换房贷时,往往会承诺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准备入股公司的手续、申请贷款的所有资料等。
3、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核心是严查不法贷款中介的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针对“低成本经营贷置换房贷”的操作。银保监会要求各地银保监局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重点打击不法中介以欺骗、诱导等手段,帮助消费者违规获取经营贷等低成本贷款,用于置换房贷的行为。
4、最后,政策变动风险。房地产市场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不断变化,若后续政策对经营贷转房贷有限制或禁止性规定,已转贷的情况可能会面临合规性问题,使借款人处于不利地位。 贷款用途变更风险:经营贷明确规定了用途是用于经营活动,把它转用于房贷,就违背了和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条款。
5、用经营贷还房贷属于违规操作,严重可能涉及违法。目前监管明确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2023年以来已有多地银保监局开出百万级罚单。具体风险点: 合同违约风险 经营贷合同会明确约定资金用途为生产经营,若挪用还房贷,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并列入征信黑名单。
安徽地区多地社保医保年底大量补差-缴费基数上下限调整
1、调整内容:更低缴费基数从30101元调整为34211元,导致部分参保人员需补缴差额。例如,更低社保缴费从6040元上涨至6882元,每月补差842元(未包含医保部分)。涉及地区:芜湖、铜陵、六安、宣城、合肥等地均出现类似情况。
2、年安徽社保因基数上涨,每人合计补差金额约2425元(具体以实际核定为准)。
3、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可在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基数,缴费方式灵活(月/季/半年/年缴);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统一按下限4311元/月缴费。补差及基数调整规则:在职人员因基数调整产生的差额部分,参保单位及职工可在2025年年底前分次或一次性补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和利息。
4、安徽省2025年社保基数已确定1月 - 12月执行标准,上下限分别为21133元/月和4227元/月,后续调整动态待公布。已确定执行的缴费基数(2025年1月 - 12月):下限为4227元/月,全省统一,基于2023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70438元/月核定;上限为21133元/月,是平均工资的300%。
5、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可在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基数,缴费方式灵活,可选择月缴、季缴、半年缴或年缴;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统一以4311元为基数缴纳。
6、年安徽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为21556元/月,下限为4311元,执行时间是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不同参保群体的规定如下:企业职工方面,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若工资低于下限(4311元),则按下限缴纳;高于上限(21556元),则按上限缴纳。
定州市公安局关于中高风险地区来定返定人员登记管理的通告
定州市公安局关于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定返定人员登记管理的通告 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零星散发病例,我省近日发现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自2021年1月5日起,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定州低风险地区,最新规定:坚持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离定,严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一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坚持之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乡镇(街道)、单位报告登记,严禁心存侥幸。二是发现自己身边有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坚持之一时间主动提醒、劝导、报告,严禁知情不报。
中高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出现阳性感染者县(市、区)的人员,非必要不返定,确需返定的需提前向居住地村(社区)报备,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定后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全市居民非必要不离开定州,外地朋友非必要不来定返定,更大限度减少流动,确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村(社区)报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坚持单位和家庭“两点一线”,倡导居家办公不外出。涉疫行程立即报备。